「耶穌哭了」,祂不是陪著他們一起傷心哭泣,而是為人的死亡結局和無知而悲哀。


約翰福音知道、相信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孫老師

 

孫老師繼續要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的分享,這章聖經記載了人們對拉撒路復活的不同反應,當中反映人們不同程度的信心。第十一章的「伯大尼」(約十一1)位於橄欖山東側距耶路撒冷約三公里處,不是約旦河東的伯大尼(約一28)。我們一起來聽聽孫老師怎麼說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耶穌「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十一2) 為甚麼耶穌還要多待兩天?要讓事情急轉要人悲慘嗎?要讓人的不信顯露出來嗎?不管人怎樣的解讀,耶穌說他只有一個用心,就是為了顯明神的榮耀。我們先來看經文:

 

約翰福音第十一章 1-37

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姊姊馬大的村莊。

2.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

3.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4.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5.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6.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7.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

8.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

9.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

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11.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2.門徒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3.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14.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15.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吧。

16.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

17.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

18.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

19.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

20.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

21.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22.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

23.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24.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25.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26.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27.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28.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的叫他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

29.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

30.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

31.那些同馬利亞在家里安慰他的猶太人,見他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他,以為他要往墳墓那裡去哭。

32.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33.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嘆,又甚憂愁,

34.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35.耶穌哭了。

36.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37.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

 

(約十一1-2)的主題是馬利亞;(約十一2)我們看到,人因為愛主,名字就被紀念,連整個城市也被紀念。第二節經文說明馬利亞要做一件事,就是即將我們會看的《約翰福音》第十二章,我們看到事情還未發生。顯然約翰福音的讀者應該很熟悉馬利亞的事蹟,所以約翰可以在還沒有提及香膏抹主的記載前就用該事蹟來描述馬利亞。但今天第十一章已經透露了,如果我們特別愛主,慷慨的事奉,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祂腳的」,我們就會被記念。

 

主耶穌要藉著拉撒路的死來顯明祂所賜的豐盛生命有復活的能力,死是人的絕路,然而只有在人的絕路上,才能真正顯出神的榮耀,顯明生命是在神大能的掌管中,並非掌死權的魔鬼所能左右的。雖然神做工的結果也會滿足人,但祂做工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乃是為神的榮耀」(約十一4),是要高舉祂的兒子,來成就神永遠的旨意。發生一件事的背後原因有很多,「耶穌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十一6),耶穌讓拉撒路死,時間到了才醫治,為甚麼要住兩天?神要讓事情夠絕望,因為惟有這樣,人才知道這是出於神,只要事情在絕望中被翻轉時,人才知道這不是出於自己,心中的隱情被顯露出來,才知道自己需要被調整。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約十一8) 拉比即老師,我們有時是矛盾的,門徒總喜歡提醒神。修殿節時猶太人企圖用石頭砸主耶穌(約十31、33),現在剛過2-3個月,此時回猶太地還會遇到危險。門徒們可能認為主耶穌等了兩天才動身,是擔心有危險。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約十一16) 很明顯,多馬不知道自己說甚麼。 「我們也去和祂同死吧!」指陪伴主耶穌進到危機四伏的猶太境內。我們很多時說話連自己說些甚麼都不知道,其實是沒關係的,因為神不會抓住話語的把柄。愛主不一定代表環境順利,我們仍會有苦難,但只要我們依靠神,我們可以勝過世界。

 

耶穌到達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並有許多猶太人來安慰馬大和馬利亞(約十一17-19)。馬大認為耶穌如果在,拉撒路就不會死,但卻沒有想到耶穌會立刻使拉撒路復活。耶穌提醒她生命的權柄是在耶穌基督身上(約十一20-27)。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約十一25),原文是「我就是複活和生命」。馬大是聖經中除彼得(太十六16)、撒馬利亞婦人(約四29)之外的第三個公開承認主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的人。主後一世紀的猶太人用「神的兒子」這頭銜作為彌賽亞的頭銜。

 

馬利亞也表達自己對耶穌的看法與馬大相似(約十一28-32)。 『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約十一32),有學者認為馬利亞並非埋怨主耶穌沒有及時趕來,因為報信的出發不久,拉撒路就已經死了。耶穌看到馬利亞和猶太人們哭,就心裡悲嘆又憂愁,也哭了。猶太人對耶穌的能力與感情議論紛紛(約十一33-37)。 「悲嘆embrimaomai」(約十一33)可作兩種解釋:1) 主耶穌對馬利亞的傷心感同身受,與她一樣「心裡悲傷」。 2) 祂因著人的死亡結局和無知,信心遲鈍,所以「心裡悲嘆」。 「耶穌哭了。」(約十一36),祂不是陪著他們一起傷心哭泣,而是為人的死亡結局和無知而悲哀。 「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約十一36),原文直譯是「看哪!他多麼愛他」。

 

我們沒有經歷過死人復活的神蹟,但我們要相信耶穌可以行這神蹟。當祂行這神蹟時是有一個目的,祂不是炫耀自己的能力;祂從來不為自己行神蹟,只為我們行神蹟。所以祂坦然面對死亡,祂放下自己的神性,完全用人性來承擔人的苦難和罪,祂不選擇用祂的能力來抵抗人的痛苦。如果耶穌要行一個死人復活的神蹟,目的是叫更多人能夠相信。求主給我們這樣的信心,我們要全心順服主、跟隨主。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收藏(0)
關閉請登入

還沒有帳戶?登記


探索更多來自 微牧之歌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關於“02/02 每日灵修|约翰福音-知道、相信”的一個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