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裡,很多人都是有不同的恩賜,但不一定有神的同在,這是「器皿」的問題。


哥林多前書(卅八)

出處:好消息 主講人:陳老師

 

先前保羅的意思應該是「方言成為不信者的審判證據,表明他們不聽上帝的話,上帝就用他們聽不懂的語言來表達他們不聽的奧秘與救恩」。先知講道呢?可能是用人聽的懂得的話講述上帝的奧秘與救恩,來成為那些願意聽上帝話的人的蒙恩證據。兩種恩賜發揮到極至時,方言沒有積極的效果,而先知講道有積極的效果,因此應該追求先知講道,而避免拚命追求花俏的方言恩賜。繼續陳老師要分享保羅的《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26-33,我們一起來聽聽陳老師怎麼說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使徒保羅開始教導「聚會時發言的原則」,聚會時不管有任何表達或儀式,都應該以「造就」為原則。好比先前提到的,聖靈在聚會中工作的目的,是讓人遇見神、敬拜神,而不是用「恩賜」來炫耀自己。我們再來看經文: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12-33

26.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27.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

28.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

29.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

30.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

31.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

32.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

33.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在教會裡,很多人都是有不同的恩賜,但不一定有神的同在,這是「器皿」的問題。人必須歷煉神的破碎,恩賜才能帶出神的同在。 「恩賜」可以把人與人連結,也把神與人連結,把沒信的人帶到神面前。不是因為具備恩賜最厲害,而是那一刻神要你做眾人的幫助,且能造就教會。我們做以下兩點做分享: 

1.恩賜必須以造就為原則(林前十四26-28)

「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林前十四26),意思是「我們該怎麼做呢」?教會聚會的內容和程序雖然沒有外面的規條,但卻有里面的約束,原則是「凡事都當造就人」(林前十四26)。即使是真正的方言,「若沒有人翻」(林前十四27),就沒有人懂得方言的意思,當然不能造就別人,因此不可在聚會中說。說方言時要少數人輪流說,並且要翻譯出來,否則就應該閉口私下說。 「閉口」(林前十四28)原文的時態指「繼續閉口」。保羅在此命令說方言者在某些情況下閉口,表示方言恩賜並非無法控制的恩賜,而且說方言的人應該預先會知道自己將要說方言,才有可能預先找翻譯方言的人。 

 

2.恩賜可以自我節制(林前十四29-33)

即使是「作先知講道」(林前十四29),也要有規矩,一次聚會「兩個人或是三個人」講道就足夠了,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林前十四29),意思是「分開」、「區別」、「判斷」。 「旁邊坐著的」(林前十四30)先知必須真正「得了啟示」,有聖靈的感動,才可以示意有話要講。若真是出於聖靈的啟示,聖靈必然會感動「先說話的」(林前十四30)先知「閉口不言」(林前十四30),並讓前後兩位先知的話語銜接一致。 「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十四32)表示先知應該可以自我節制,也能控制自己的恩賜。如果一個先知不能控制自己的恩賜,恐怕就有問題了。因為先知能夠控制自己的恩賜,所以停下講道,禮讓後得啟示的先知,是可能的。要禮讓後得啟示的人,一個一個有秩序的講,因為先知的靈是順服先知的,而且神不是叫人混亂,而是叫人安靜。 

 

哥林多教會可能有人認為,一個人越受聖靈支配,就越少自控能力,講道時會情緒極度高漲,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語和長短。但只有邪靈會叫人失去自製的能力,聖靈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越是屬靈的人,越能自我節制,因為「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十四32)。正如說方言的人可以控制自己閉口,作先知講道的人也可以控制自己什麼時候開始講道、講多久。先知更要學習順服神的權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十四33)。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關閉

還沒有帳戶?登記


探索更多來自 微牧之歌 的內容

訂閱以將最新貼文發送到您的電子郵件。

2 對“05/30 每日灵修|哥林多前书(卅八)”的思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