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我們蒙召是為了享美福,而得享美福是因為有好關係,而且在好關係裡禱告,神就必應允,讓我們經歷美福。


彼得前書活出盼望的宣教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曾老師

先前彼得教導我們夫妻關係要好,可以讓禱告沒有阻礙。夫妻關係,真是值得我們花更多的心力來維繫和諧家庭的首要功課。接著經文範圍要探討「活出盼望的宣教」,基督徒要彼此體卹,不要以惡報惡,反倒要以祝福報惡,這是蒙召基督徒應有的行為。我們不能避免別人的攻擊,但至少可以減少給別人找話柄的機會。只要我們所做的事都正確,別人便找不到批評指責的理由,反而叫他們自慚形穢,所以要以好行為勝過一切批評。我們接著研讀的是《彼得前書》三章8-22節,我們一起來聽聽曾老師的分享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在這個墮落的世界裡,當我們受到傷害時,有些人認為我們可以用言語詛咒對方或採取行動報復。彼得卻記著耶穌的教訓:「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五39)他鼓勵讀者用禱告、祝福來回答欺負自己的人。神的國度裡,絕不容許報復的行為,也不容許羞辱別人,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的行動。讓我們不要想著報復,卻要為開罪我們的人禱告,化怨恨為祝福。按影片的經文進度《彼得前書》三章8-22節,我們先來看以下經文:

 

彼得前書三章 8-22

8.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卹,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

9.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

10.因為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11.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12.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

13.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

14.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或作:所怕的),也不要驚慌;

15.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16.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17.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

18.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照著肉體說,他被治死;照著靈性說,他復活了。

19.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

20.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

21.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

22.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總而言之」(彼前三8),顯見是對上文的教訓作一項結論。就是向所有的信徒提出「寄居的」(彼前二11)生活原則,包括如何對待信徒和不信者。彼得在(彼前三8)列出基督徒群體生活的五種基本特性:

1.)和諧-追求共同的目標.

2.)同情-回應他人的需要.

3.)相愛-彼此相待如弟兄姊妹.

4.)慈憐-充滿感情和關心.

5.)謙卑-彼此鼓勵,別人成功,也一同快樂。

這五個特質大大幫助信徒有效地事奉神,也是基督徒在教會生活中,與人交通的要素。我們按影片的經文進度,概略做以下分述:

 

一. 在苦難中敬虔(彼前三8-12)

彼得自己在艱苦磨練中學會「慈憐謙卑」(彼前三8)的性情。回想與主耶穌在一起的日子,祂衝動、剛烈,使祂難以慈憐謙卑(參考可八31-33;約十三6-9)。但聖靈改變了他,使他合神使用,並教導他人仁慈和謙卑。 「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彼前三9),指信徒蒙召,是要讓地上的萬國都因他們得福(創廿二18),自己也「承受福氣」(彼前三9 )。我們在群體中彼此同心、與人和睦時,就能同享美福。

《彼得前書》三章10-12節是引用詩卅四12-16節,詩篇咫四篇是大衛寫的,我們可以在撒母耳記上廿一章10-15節,找到大衛寫這詩作之前的處境。 「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彼前三10),每一個人都希望享受人生有好日子過,最基本的秘訣是把舌頭管理好。第九節的祝福和福氣這兩個字,在原文中是相同的字,但祝福是動詞,福氣是名詞,當有人罵我們時,我們不要以惡報惡,反用祝福的話語給對方,結果是我們自己得到福氣。 「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彼前三11),這短短一句的經文中已包括了四個命令式動詞:「離」、「行」、「尋求」和「追趕」,教導我們要懷著不斷追求的心來追求和睦。為何要用命令式的吩咐呢?因為全都是很重要的。惡從何來?惡是從專顧自己而來的,但此舉會傷害關係,所以我們要離惡;而行善可以讓關係更美好。我們一方面不要破壞關係,另一方面也要增進關係,目標是為了彼此更和睦,並且追求更緊密的關係。 「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彼前三12) ,我們蒙召是為了享美福,而得享美福是因為有好關係,而且在好關係裡禱告,神就必應允,讓我們經歷美福。這對一個願意追求和睦、甘願吃虧、用誠實對待人、肯捨棄自己的人是一種很大的安慰。

 

二.行善受苦的大能(彼前三13-22)

「有誰害你們呢?」(彼前三13),雖然彼得說基督徒應該以德報怨,但他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他知道人們經常以惡報善。 「你們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彼前三14),彼得提醒我們,當我們為義受苦時,我們甚至還會得到祝福。神會看顧我們,特別是當我們受不義之苦時。因為當時彼得所處的環境是遭受逼迫的年代,才會有這種極端情況,然而這種為義受苦的人是有福的。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彼前三15),這裡的「尊主為聖」也是一種命令式動詞,指心中要尊敬主並效法和跟從祂,把自己跟世界分別出來。當我們如此行時必引發他人的好奇,那時我們要「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其中的「溫柔」、「敬畏」如同前段妻子品格裡的溫柔和敬畏神的心,終究會感化他們而被神得著。 「存著無虧的良心」(彼前三16),所謂無愧的良心,按照聖經原文的字面意義是,好的是非之心。 「良心」在希臘文中是一個複合字,由兩個字合起來成為的,構成良心的字是“一起”和“看”,意思是拿不同的個體放在一起看(評判),好比較出誰是誰非來。即使我們「熱心行善」、「存著無虧的良心」,也難免受苦。但「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彼前三17),必有積極可喜的功效,所以信徒應當欣然面對。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彼前三18),耶穌曾經一次為罪受苦。除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所獻的以外,再也沒有什麼祭物和贖罪祭能討神的喜悅了。即使我們自己受苦也無法彌補我們的罪。因為罪的代價已經付清。 「曾經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彼前三19),顯然,這份工作是彼得在描述耶穌死後,和祂向門徒第一次復活顯現之前的這段期間完成的。耶穌到了陰間– 是死人的住處– 給那裡的靈傳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挪亞的日子不順服(彼前三20)。我們有證據表明,這是人與鬼魔犯了令人憎惡的罪,那時人與鬼魔進行了不道德的聯合(詳創六1-2)。 「這水所預表的洗禮」(彼前三21),就是「藉著水得救」(彼前三20)。正如洪水除滅了惡貫滿盈的舊世界,洗禮也顯示一個人放棄滿是罪污的舊生命、進入基督裡的新生命,象徵與基督同死同活、與舊生命一刀兩斷,「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彼前三21)得拯救,因此罪得赦免、與神和好。 「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彼前三22),透過耶穌被高舉在父神的右邊,和一切被造的靈都服從了祂,我們看見耶穌工作的完整性。所以,耶穌雖因行善而受苦,祂卻得到了最終的勝利。

 

「尊主為聖」就是心中有神、敬重神。好比作妻子的順服丈夫並且安靜,因為她是站在教會的位置上;作丈夫的敬重妻子,因為他是站在基督的位置上。而在團體中,應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因為耶穌是為修復關係而死的。同樣地,在被逼迫的世代也該如此行。求神幫助我們無論在家庭、教會、職場或社會,我們都能把耶穌基督的生命活出來!求主把真理放在我們心中,求主赦免我們的爭執、偏見,也赦免我們驕傲自大自私,讓我們能放下自己,讓自己先按真理而行,教會彼此同心,尊主為大,常作準備,以溫柔的心,我們不能的地方求主來幫助我們,讓我們承受神的祝福和命定。阿們! 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關閉

還沒有帳戶?登記


探索更多來自 微牧之歌 的內容

訂閱以將最新貼文發送到您的電子郵件。

關於“12/18 每日灵修|彼得前书-活出盼望的宣教”的一個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简体中文